“根据监管层对存贷比的要求,如果存款水平上不去,即使有钱、有客户也不敢贷,否则会触及监管红线。”郭卫兵说,花溪区存款总量大约在100亿元左右。2012年,花溪银行的存款余额大约在40亿左右,而花溪建设村镇银行存款余额仅为3亿元。

“相对于其他银行来说,我们在存款上面的利率没有太多的优势。再加上客户的存款惯性,我们根本没有吸收存款的动力。”郭卫兵坦言,这个问题在大部分的村镇银行都存在。在花溪建设村镇银行的3亿元存款中,大部分还是靠郭卫兵和员工利用关系拉进来的。

限制村镇银行吸收存款的还有技术原因。为防止出现风险,银监会禁止村镇银行利用业务结算系统进行结算,这导致了花溪建设村镇银行没有银行卡、没有ATM机、不能跨行转账等。“我们现在只能办理存贷款业务,并且在我们行存的钱只能在我们行取。”为了吸收存款,郭卫兵找了几个熟人在银行存钱,“他们存进来之后只能来我们这取,没有结算系统就不能发银行卡,而且下午下班之后就不能取钱了,很麻烦。”

开设更多的网点,是花溪建设村镇银行觉得可以吸收更多存款的方法。但这要冒一定的风险。郭卫兵算了一笔账,开设一家新的支行网点前期投入大约在300万左右。如果运行情况不好,这300万就会“打水漂”。对于每年利润仅为800多万的花溪建设村镇银行来说,“这要仔细斟酌。”

2013年,花溪建设村镇银行准备在青岩镇开设第4家支行了,“选址、评估都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对我们银行吸收存款有帮助。”同时,包商银行研发的业务结算系统也将在年内安装,届时花溪建设村镇银行就能发行银行卡,“使用方便也会带来一部分的客户。”郭卫兵说。
花溪建设村镇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该行共发放贷款2亿多元,涉农占总贷款的54.24%,小微企业贷款占总贷款的32.16%,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总贷款余额比例为86.4%,达到了银监会村镇银行涉农小微贷款占比达到80%的要求。
最近这几天,花溪建设村镇银行与3个村委会签订了贷款担保合同。至此,已经有9个村和花溪建设村镇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
“村镇银行只要扎下根去,肯定能找到出路的。”郭卫兵说:“也许前面可能有更多困难,但我坚信找到自己发展模式的花溪建设村镇银行会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