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有一篇名为《食盐中竟然含有塑料微粒》的文章“震惊”了微博和朋友圈,引起广泛关注。实际上,除了中国的盐,德国的啤酒、加拿大的贝类都深受微塑料的“毒害”。
目前环境中微塑料无所不在。如研究人员发现德国的啤酒中每升的微塑料含量高达150个,蜂蜜中每千克最高达400个,加拿大的养殖贻贝每千克软组织中最高达1.3万个。根据平均年摄入量计算,欧洲人通过食用贝类,每人每年最高会摄入1.1万个微塑料。而根据目前分析的数据,每人每年通过食用海盐摄入的微塑料最高含量为1000个。

我们都是海洋塑料垃圾的制造者。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使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瓶,都可能是海洋微塑料的来源,食盐中的微塑料或许就是你在不经意间抛弃的一个塑料袋,在它“粉身碎骨”之后,又幽灵般地爬上了你的餐桌,看不见,摸不着,却自食其果。
微塑料的危害:
201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塑战塑决”,联合国环境署呼吁全世界,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在此之前,塑料污染已被列为与臭氧耗竭、海洋酸化、气候变化一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塑料污染的严重性可见一斑。
微塑料与低营养级海洋生物,例如浮游生物,具有类似的大小和密度。大多海洋生物捕食时候无法区分猎物和塑料颗粒,因此微塑料易被海洋生物误食,自然界中,包括原生动物、浮游动物、鱼类、龟类、鸟类、鲸类等超过220个物种都被发现会在饮食时摄入微塑料。有些鱼类在幼年时期会特别喜欢吞食塑料颗粒,比如鲈鱼,它在幼年时对微塑料的喜爱甚至超过它的食物——浮游生物,有饭不吃,光吃塑料。
后来,很多海洋生物又被捕捞上来,进入大众的餐桌,这样一个生物链鹅形成,结果就是,人类制造的塑料污染,已经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人类制造了塑料,使用了塑料,丢弃了塑料,最后塑料又可能通过微塑料回归人体,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