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一跟亲戚朋友说起你在炒股,大家都报以同情或者鄙视的目光呢?因为大部分散户在这个市场都是亏钱的,所以社会上歧视炒股的,实际上约束保护散户,让他们不要进这个市场。可是人性是贪婪的,每次牛市以来,就会有一批散户冲进股市,大部分被头部和职业玩家收割。

几个来回,市场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去散户化,为什么会去散户化呢?首先要明白股市赚的是什么钱?股市跟任何其他行业一样,你赚的钱要么来自运气,要么来自劳力,要么来自知识,要么来自资本。在资本市场,劳力可能代表勤奋,运气是不可持续的,长期要赚取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收益,只能来自勤奋获取知识。

而与机构相比,散户有以下几方面的劣势:
1.信息劣势。虽然现在网络上能够获取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但是无可否认,机构的信息优势是碾压散户的。
2.知识构成方面的劣势。越大的机构投资者分工越细,每个行业都有专门的研究员,顶级的研究员都是某个行业的专家级别,所以知识方面散户也被碾压。

3.散户的思考能力堪忧。大部分散户没有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别说看懂某个商业模式,看懂某家公司。很多一辈子也走不出技术分析的误区,追涨杀跌,乐此不疲,他们以为技术分析简单好用,可是如果技术分析能够有效,那么量化投资一定会取得很高的收益。不过目前来看,好像就西蒙斯的收益不错,但是他那里人员都是顶级配置,即是这样他的规模也做不大。

4.散户的玩法不专业,跌了就哭爹喊娘,涨了欢天喜地。可是涨跌不是正常的嘛?世界总是曲线中前进,好公司的股价也一样。涨和跌可以看成矛盾共同体,矛盾是无处不在的,并在运动中向前发展。
5.机构是用别人的钱玩,无非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散户玩的是自己的身价,后果不一样。

那么这么说是不是散户要退出市场,放弃获取超越无风险收益呢?对大部分散户投资着来说是的。但是很多人一定认为自己能成为那少数,直到钱包被刮干净。剩下的痛定思痛,开始走向了分析公司的方向,并且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圈,这些人相对于机构投资者却有了优势。
1.他们不用在乎别人的短期业绩考核,也不会面临清盘压力,反正是自己的钱。这样的话就减少了急功近利的想法,做错事的概率降低。
2.他们可以绝对集中,不用收行业规则的影响。因为毕竟每个人能够看懂的公司是有限的。
另外在知识方面他们也建立起了自己的能力圈,虽然可能相对机构方面会弱一点,但是前面的两项优势会有一定弥补。
所以,总体来说,社会上看不起炒股这个职业是一种纠偏行为,也可以看成是一种道德约束。既然在这个市场,就要争取变成专业玩家,在某方面积累自己的优势。比如我现在看消费品,我虽然只有养元这只票,但是我会去看茅台,看五粮液,看伊利,看可口可乐,看宜家,看7-11,看娃哈哈,看农夫山泉等这些品牌是如何一路走过来的,这样使得自己对消费的认识更加深入了一些,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我后面还会去看很多消费类公司。
我的立足点就是消费和金融,一个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一定会冒出一些世界级的消费品牌。
最后,你觉得有趣的消费品牌也可以推荐给我,我一个个去看,再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