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是中国楼市划时代的一年,这一年中央宣布取消福利分房,全面开启住宅商品化。同年7月,国务院颁布23号文件,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标志着城镇住房商品化制度开始建立,也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新征程。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2018长沙楼市图。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商业能级出现质的飞跃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40年间,长沙城区人口数量从94.83万人增长到426.75万人,长沙建成城区面积由53.04平方公里增加到434.82平方公里,城市建设为建设高质量、现代化、宜居宜业的美丽星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改革开放40年,长沙的变化太大了。而长沙楼市真正启动,是在1998年开始。2003年第一张长沙楼市地图的出现,到今年秋季楼市图,长沙楼市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湖南地图出版社副总编蒋连军爱好地图收藏,12月21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聊起了这20年来长沙楼市地图,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了改革开放来长沙城市的变迁与发展。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在湖南地图出版社的办公室内,蒋连军向记者展示了他珍藏着的一套完整的《长沙楼市图》,"2003年开始首次印刷,我每年收藏一张。这一套地图都是免费发行的,在每年长沙房交会的现场市民都可以免费领取,最高峰的一期印了30多万份。"他说道,"地图看似普通其实内有乾坤,譬如楼市地图,就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据蒋连军介绍,每一年的《长沙楼市图》都有不同的变化。2005年,城区地图上出现了"中央商务区",框定的区域西至黄兴路,东至东站路,南至人民路,北至中山路、八一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长沙CBD(中央商务区)的概念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且地图增设了"热售楼盘信息检索"的栏目,版面扩大成了大对开的设计;2007年,三环线出现在了地图上,并且首次出现了"商圈",包括五一广场商圈、溁湾镇商圈、火车站商圈等,足见长沙的商业能级开始出现了质的飞跃。
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推进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据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统筹推进一系列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特别是近五年来,年均铺排项目455个,完成投资总额约1858.5亿元,西二环拓改、星沙联络线、机场大道、万家丽快速干道、红旗路、芙蓉北大道、黄兴北路等重大项目建成通车,湘府路快速化改造、麓景路等项目有序推进建设。
累计完成瓶颈路、断头路改造项目63个,打通了杨家山立交、马栏山涵洞等交通堵点,贯通了黄兴北路、木莲冲路、渔业路等重要断头路,形成了东二环两厢、五一商圈等片区交通微循环,扩建了新开铺铁路桥、劳动路铁路桥、川河路圭塘河桥等跨铁跨河项目。
地铁1、2号线及磁浮快线、长株潭城际铁路开通运营,4号线即将试运行,3、5、6号线建设有序推进,极大方便了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
同时,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完成验收,全市建成管廊长度60.41公里,4个控制中心投入使用,建成体量居全国试点城市之首,得到国务院、省政府的高度肯定。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长沙楼市图》从首次印刷至今已有16年,哪一年的地图反映的城区变化最明显呢?蒋连军给出的答案是2008年。这一年,长沙楼市图上出现了大河西先导区介绍、长沙城轨交通远景简述、岳麓区新三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规划一步步照进现实,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此后,2012年"长株潭楼市图"首次亮相在长沙楼市图上;2015年,纸质地图上出现了大量的"二维码",用于展示楼盘信息;2017年地图上增设了"微博热议"的创新栏目,2018年地图上反映出的城区范围进一步扩大,绕城高速得到了体现,版面也进一步扩大,采用的是国际大对开的设计。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从"刚需"过渡到"改善"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2018年的长沙楼市图随着城市的生长,版面较16年前也"长大"了近一倍。目前,长沙市有建筑业特级企业14家,一级企业349家,全地区建筑业总产值连续两年突破4000亿元,年度增加值接近1000亿元。全市有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20家、二级126家、三级574家,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中有37家进驻长沙,其中前10强中有9家在长沙进行房地产开发,近三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约1400亿元。
深入推进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建设,打造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8个、省级基地11个,成功实现装配式建筑项目累计实施面积达1700万平方米,年产值实现约450亿元,连续4年成功承办装配式建筑与工程技术博览会。
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在楼市地图不断演变的背后,蒋连军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1998年蒋连军进入湖南地图出版社,他幸运地赶上了当年最后一批单位福利分房,分得一套70多平米的老房子,"房子是按资排辈来分配的,我那时候还是新人,分到手的是单位内部流动的二手房源,这套房子之前一直有人住着,直到2000年单位新房建好了老房子才腾出来,我们才真正入住进去。"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事实上,在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的几年间,正值长沙楼市快速发展的阶段。相关统计显示,从1999年至2004年,商品房销售1200多万平方米,长沙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0.05平方米。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在这一个时期,蒋连军购入了他人生中的第二套房。2003年,他在单位对面的华银园购入了一套152平方米的住宅,用于自住,同时卖掉了当时仅有的一套福利房。"上班非常方便,户型也不错,当年长沙的房价真的非常便宜,很多单价两三千元的房源,我下决心用公积金贷款,买了一套大的。"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2007年,蒋连军一家再次置业,在湘域中央购买了一套小户型,"看中了楼盘的教育配套,小孩可以在育英小学上学,很方便。"iLe大商网-当代商报
从刚需到改善,从居住的内部空间到教育外部环境的配套,蒋连军说,他的购房故事也是大多数同龄长沙人置业经历的写照,"改革开放40年,长沙的城市变化太大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我们都赶上了好时代。"iLe大商网-当代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