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0年人口的重量将超过地球,于是科学家提出种种解决方案
据统计,世界人口每12年左右就增加10亿。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增长,到公元2800年,每40平方厘米的陆地上将有一个人;到公元4300年,人口的重量将超过地球的重量。那么,未来的人类将居住在什么样的城市里?未来学家对这个问题作出种种构想。

海外媒体20日对此进行了披露。摩天城市“自动建筑系统”建造摩天城市实际就是一栋摩天大楼,只不过里面各种设施配套齐全。美国正在筹建高1500米,528层的建筑物,它可容纳一个中等城市的居民在里面居住。

日本清水公司也提出了建造高达2004米的TPY2004摩天城市的设想。TPY2004外形像金字塔,为缩短建造时间,其柱体、节点和各种设施将用“自动建筑系统”来建造,并尽可能多地利用机器人。城市的每个单元,乃至整个城市本身构成了能源自给自足的封闭系统。TPY2004还配有数字通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等,将整个城市连为一体。太空城市相距遥远但可做贸易

在环绕地球或其他行星的轨道上可以建立巨大的空间站作为太空城市。利用太空城市的自转可以产生人工重力,消除失重感觉。国外设想的一种太空城市直径为6-7公里,长度30公里,呈圆筒状,利用太阳能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太空城市有自己的太空港和对接舱,便于货运飞船的往来。由于有发达的通信和交通运输手段,未来相距遥远的太空城市也可以进行贸易,并互相派遣留学生。海上城市“人工浮岛”每座容纳3万人

地球上3/4的面积是海洋,建设海上城市是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重要途径。人们设计了一种锥形的四面体,高20层左右,漂浮在浅海和港湾,用桥同陆地相连,这就成为“海上城市”。
人们设想把机械和动力装置安置在底层,将商业中心和公共设施设置在四面体内部,上层的临海部位是居住区,运动场设置在甲板上,一些无害的轻工业厂房也可以设置在上面。这种海上城市每一座可容纳3万人左右。美国正在离夏威夷不远处的太平洋上修建一座海上城市,它的底座是一艘高70米、宽27米的钢筋混凝土浮船。地下城市自然灾害的避难所

由于地震时地表以下比地表以上更为稳固,地下城市不太会受到地震之灾影响。几近不变的地下自然温度使得地下城市能够保存更多的有效能源,因此地下城市结构将有助于缓解一个国家能源依靠外来供应的状况。地下城市的一部分将配有透明的圆屋顶,该城市的建筑群至少可供50万人居住。生态城市太阳能转化提供电源
生态城市是把大自然全面引进来,使城市像生命体那样生存。这种“生态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的主流。这里住宅的每个房间都阳光明媚,既不需要取暖的炉子,也不需要空调。热水可通过太阳能热水器获取。另外,这些建筑物还冬暖夏凉,它的温度正好与外界相反。建筑物中的一切能源供给来自一种可以储存太阳能的阻挡层光电池。虚拟城市机器人提供全面服务
能在全球范围内灵活移动的虚拟城市将飞速发展。在这种虚拟城市中,一些跟人一样聪明而富有感情的机器人,将为城市的人们提供从工作到生活、从医疗到娱乐的多种有效的服务。只要将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和功能都输送储存在它的大脑之中,它就会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去开拓、进取,去创造一切。这就是所谓的“头脑城市”。安装在月球上的受控热核电站或太阳能发电站,可通过电磁波向地球输送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