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军队发射的火箭弹,不仅宣告了亚辛个人生命的终结,也宣告了本届布什政府中东政策的终结。
与冷战后理解美国政府的中东政策一样,本届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有“东线”和“西线”两个重点。对布什来说,“东线”是伊拉克问题。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其中东政策的这一部分已经基本按照美国的意志得以实现。美国对伊拉克政策的黩武色彩与单边主义十分明显,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布什在“西线”的重点是为巴以和平进程打造的“中东和平路线图”。

客观地说,布什政府围绕中东和平进程的努力体现的是其多边和温和的一面。但是这一命运多舛的计划自推出后一波三折,现在实际上已经处于停顿状态。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以色列政府在巴以关系中立场一直十分强硬,修建“隔离墙”和“定点清除”政策招致广泛反对。美国在此过程中,一直是支持以色列政府的强硬政策的。

因此可以说,以色列延续了美国比较强硬的政策。亚辛之死是这一趋势的最新表现。美国不会改变这种基本态度,而以方的强硬立场又必将激起巴方的报复,如此一来,在“西线”留给美国“有所作为”的空间也几乎没有了。

当然,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还有第三个部分:美国一直通过援助、协助改革等方法推动整个中东地区的改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东伙伴计划”和最近炒作颇多的“大中东计划”。但是这些计划都是相对长期的计划,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显现其效果。

距离美国总统大选还有大约半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布什政府已经不可能采取大力度的政策调整。在马德里爆炸案和伊拉克战争一周年之际,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国对外政策似乎显示出一种“疲态”。面对层出不穷的暴力和恐怖事件,布什政府似乎也拿不出什么特别有效、特别让人兴奋的方法去应对。

在伊拉克及其周边地区,美国所能做的只是善后与维持;在巴勒斯坦,面对过去和未来层出不穷的暴力,美国的“中东和平路线图”恐怕不但无法有所推进,而且其基础会进一步被削弱。
亚辛之死及其在未来将激发的报复行动可能将给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造成更大困境。目前,美国国内围绕大选也在展开有关外交政策的辩论,克里以及民主党人对布什打反恐战争的方式大加抨击。因此,亚辛之死及其后续效果也将给克里提供更多的批评布什外交政策的“炮弹”。
布什政府不可能改变其支持以色列的“基本国策”,不可能改变其反恐战争的“作战方式”。因此,亚辛死后的美国中东政策也将继续显露“疲态”。布什所能做的,也只有尽量稳定地区形势,尽量减少美国损失,尽量抓些恐怖分子“显示战果”,熬过大选再说。(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达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