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只知道墨菲定律里面一个核心的观点:“你越害怕发生的事,越会发生。”
其实,这句话只是对墨菲定律中一个事实或者一种现象的概括。墨菲定律要传达给人们的思想远不只表面那么简单。
《超级演说家》冠军刘媛媛在她的“普通人如何快速逆袭”的课程中说过,遇到问题首先不要去分析为什么,而要分析是什么!这个观点跟墨菲定律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去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

举个例子,就问题本身来说,惯性思维会让人直接去思考为什么越害怕发生的事情越会发生,如果你一直在想为什么,很可能脑子想破都想不出来,因为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伪命题,它没有具体的情境进行依托,你连去思考原因的入口都找不到。

但是按照“是什么”的思维来思考,那就是:是什么让你害怕发生的事情发生了!这时候你把具体的问题拿出来就很好分析了,比如你考试没考好,你不要问自己为什么没考好,要问自己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次考试没考好,是老师标记的知识点你没有背,还是哪道题审题失误回答偏了,还是内容超过了考试范围……等等,只有问是什么才能找到真正失败或失误的原因,这才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几年前看过《受益一生的墨菲定律》这本书,其中有一个小章节,谈到职场和工作,这个小章节的名称好像叫做:往往你认为不值得做的事你也做不好。
其中有一段话印象非常深刻:
——工作中是不存在任何微不足道的小事的,每件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努力完成,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当你认为一件小事不值得去做的时候,很可能会错过去做一件大事的机会。
个人觉得这一段真的分析的非常到位,身在职场的人可能会更有感触,尤其是中层管理阶层,下面都是做事的基层员工,任何一件工作,不同的员工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草草了事;真正用心的人你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态度,这些人会主动给你选择的空间,细节上处理的都很到位,只要你稍微点一下,他们会再次创造出让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比如我们公司有两个设计师,男生其实很有野心,但是有点心高气傲,而且非常不注重细节,我看到很多次他领导给他做的海报纠正错别字,以及手机海报不要长篇大论,字号不要太小等等问题,甚至有一次,他领导把从展会上带回来的资料递到他手上,他却说了一句这些东西都是差不多的,没什么好看的……迟迟不肯伸手接资料,最后他领导什么也没说,放在了他桌子上。
我想从那时起,他领导对他的最后一丝忍耐都没有了,就算他的设计再怎么有创意有想法,都不可能被提携了。去除态度问题不说,对这个设计师自身而言,就是这些他认为不值得做的小事,会让他错过了许多被提携的机会;同样这也是他总是在设计海报等工作上频频出错的原因。
说说另一个女设计师,年龄比较男生小,但设计能力并不比男生差,只是为人非常低调,而且经常看到她在开始设计前找领导先沟通她的想法,有时候会考虑到海报的色调、风格以及节假日等原因给到领导几个方案,甚至在公司人员缺乏的时候主动申请兼顾策划的部分工作,很上进,很用心;如果你是领导,你觉得你会提拔谁呢?显而易见的事!
翻看以前的读书笔记,这段话分享给你们,希望对你有用:
“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存在眼高手低的毛病,他们在面对自己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时,总会找各种理由搪塞。可是,在做一件他们认为值得做的事情时,又常常会做不好。事实上,每一件大事的成功,都是我们做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日益积累而成的结果。
总是找借口推脱,就会错失良机,甚至会忘记自己应尽的职责。所以,与其花时间和精力去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不如做好公司交给你的每一件事情,这是对自己工作的负责,也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
最后,再说一点。
其实,个人对“越害怕的事越会发生”的理解,更多的是你之所以害怕,其实是因为你没有做好准备,就像一个马上要上台演讲的人,他想脱稿,但是台词只背了两遍,很多内容都记不清楚,这时候他最害怕什么?当然是忘词!而且这时候忘词是必然的,因为他不仅记不住词还很紧张,一紧张就忘得更多了,所以这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不要脱稿,他可以把演讲稿放在讲台上,放慢语速,用自己的声音、肢体语言甚至面部表情来赢得这场演讲。
所以,生活中什么是你害怕发生的事呢?就是你没有做好准备的事!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那就是对于有时间有精力做准备,就全力做足准备,注意!是全力,不是尽量!对于没有空间去做准备的事,那就选择最稳妥的办法解决,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具备冒这个险的能力,那就最好不要冒这个险,越是重要的事情,越要这样操作。
就先分享到这里,你先做好准备,我再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