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就到24岁了,2016年大学毕业,已经毕业一年又四个月。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就成了女人,一个有着猫的性子的女人。 以前以为自己24岁的时候应该如何如何,现在倒觉得,衣食住行都妥帖,有一两知己足以,一张床,一日两餐,就够了。 最好也不用去那么拼命的工作了,多看看名著,多喝水,多健身,陪陪家人。 而所谓的爱情,所谓爱的幸福,其实,就是在对的时间,找到了那个愿意陪你一起说废话、做傻事的人。

目前供职于一家私募基金公司,一个小分析师,有一个助理,但是年纪太小,助理并不会帮我做事情,有的时候希望,自己能立刻横空变出来五年工作经验,力压群芳。。。做梦呢
15年12月的时候收到EY管理咨询的offer,在EY做了一年四个月的顾问,从一个最好的项目,最好的团队,一点点的轮转到越来越差的项目,遇到越来越糟糕的团队,最后忍无可忍去年12月25日圣诞节递交了辞职信,告别了自己入职的时候升职梦想。当时辞职后一边后悔,一边痛哭,一边找工作,一边告诫自己不要后悔。

2017年过完年,来了PE公司后,就再也不后悔了。。。
目前担任分析师这个岗位已经有。。8个月了……对于自己负责的行业可以说是依然无知,对于怎么看项目依然是懵逼状态。。。
特别……开心的是,我竟然在今年9月考完了ACCA,周末早上,我突然一声大叫,因为ACCA发邮件了,50分pass了,我反复看了好几眼。毕业一年后,完成了英国的双学位,考完了ACCA,也算给自己有个交代,但是就开心了那一小下子,接着又傻逼了,因为我点开了CFA官网,点了一堆后大屏幕弹出了1400美金,扣了一下手指,关了,没钱啊。
从在EY实习的时候,我的生活费就开始靠自己了。做过翻译小工,做过托福助教,做过各种实习生,每天一百块,不过现在PWC变成150一天,感慨自己老了啊。基本上每天工资花光了,22岁的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拿full time的工资。
24岁跌跌撞撞完成了22岁的时候的梦想,自己在公司附近租一个小房子,搬家无数次,这是我第一次安稳下来,租满了一年了。开始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24岁的时候我以为,本命年说不定可以创造奇迹的,结果发现24岁的时候,身体大不如从前了,19岁的时候我隔三差五就通宵自习室,隔三差五就晚上不睡觉干一大堆事情,现在12点就快蔫了。
24岁的时候我以为,我快要进入中层干部了,却发现学历和证书都是bullshit,自己有几个本事,都不敢吱声一下。
于是乎24岁,我这个装牙舞爪的性格,开始收敛了,经常活蹦乱跳,把全国各个省份都出差过的小仙女,开始宅了,也不怎么社交了,主要就是美美美 补觉赖床 看书 考试。特安静。
我大概就是从24岁的时候,开始认命
不过也并不是全部,我依然在写东西,有大的公众号找过我做写手,却发现自己忙成狗,加上矫情,我写是为情怀,爱写不写的,也没怎么打理自己的公众号,但是很开心的是,喜欢我以前写的东西的人很多。
不认命的表现还在于,我正在跟一个在职的硕士死磕,基本上情绪就是围着每一次交paper各种DDL在起起伏伏的,考完了就跟兔子一样各种蹦,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时候,每天在办公室加班到十点,主要就是逼着自己不看完就不回家。回到家也是一副蔫了的样子,半死不活,直等到考完变兔子。
更不认命的表现在于,我给自己列一个三年计划,并不打算放过自己的明年,后年,对自己忒差,安排了CFA GMAT 雅思考试,打算把自己送出去。
其实认命的表现在于,我看透了生活,也看透了生死了。
所以 不挣扎了,不哭闹了,我懂得在苦里作乐,懂得一个人自己找点乐子,再不成可以玩玩自己的头发寻开心呗,就怕你没看明白,还在纠结于那些名利权钱。
懂得了健康的意义,懂得了活着就是身体安康,身心愉快,别无其他。
懂得了我要做我自己,别人觉得好或者不好,我也不怎么在意了,就只是在自己的小世界作乐。
懂得了开心,懂得了怎么快快乐乐的活着,才是大智慧。
考完了ACCA只是小聪明,考完了别人期许的东西,学到了什么学位,又或者是拿着牛逼闪闪的名片,看起来好像是那么回事,其实都是聪明。
聪明人短寿,聪明的红颜不好嫁人,聪明女人会皱眉。
不如做个智慧的傻子,24岁的时候倒不是在本命年去改变命运,倒是适合去认命,然后华丽丽变成一个智慧的小白痴,任凭任何人离开我,唾弃我,锤炼我,都不再有任何弹跳,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以前未经世事的时候,每天都喜欢问自己,自己想要什么。 后来,却每天都会问自己,什么时候会成功呀,什么时候我也可以满足他人期待里的一元论的标准呀。 而这些焦虑、压力都是虚妄的。 用哲学的观点来说,那就是内因决定外因。
找不到存在感,找不到人生,失控的来源,都是“假我”、“虚伪的自己”、“带着面具的自己”。 如若这一身都是真真切切的自己,那外界的天旋地转,也不会让自己有任何质疑。 如若我不质疑我自己,我不质疑自己的所作所为,还有何可忧愁。
其实不管问自己什么,这一天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的度过,有长长的阅读清单,每天市场讯息追踪,工作要去follow up,吃饭,睡觉,做家务,然后一日又一日的在这个轨迹重复下去。
直到也许有一天自己质变到,根本不记得以前的想法,以前的故事。 这一切都和你自己有关,生活的内容好与坏,也只有自己冷暖知晓。 于我而言,最大的幸福,是活成我自己的样子,我想成为的样子。 而这个样子,一定不是浑身上下透漏着一元成功标准的一个女子,而是带着自己的信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自己的价值体系,明亮而娇俏的女人,却默默在混世中,安静活着。
精神追求的坚持,也不再是追求于“与他人不同”、“特立独行”、“与众不同”,不在乎别人是否理解,也不在乎能否得到理解,理解与不理解都不重要,他人的眼光也不重要。自己的生活才重要。 精神追求的坚持,同样不在于那些证书、成绩,而是自己内心的沉淀。
一个人默默的把古典乐音乐拿来细细练习,自己开心,取悦自己。 因为,我很清楚,时日不多,活着艰难,做自己最难得。 做自己好过做总统,做自己好过做高官,做自己好过扮演任何一个角色。 做自己一定是真实的,自己骗不了自己,那么别人也一定没有切入口来骗我,所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整个人,都干干净净。
至少是面对自己,深夜里一人独处之时,自己看到的自己这一副肉身,是毫无保留的,并未参杂任何掩饰与做作。 这个人是我,而且是真我。 以前我以为这“我”是一种精神追求,后来才体悟,这“我”其实是孩提时候那个最真实的自己,是那个未经世事打磨之前璞玉。
到底是金银珠宝伴你入睡,还是一颗纯洁干净的灵魂拥入怀中睡去。 这个“真我”,一定不是追求得来的,求索上下而不得的,那一定是没有弄明白,那个真我在自己身体里,不在外物里,不来自于金钱,也不在任何他人身上,不在心理医生身上,不在父母师傅身上。
我们似乎从未有向内心探求,而一而再,再而三依赖于外界物质与评价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与边界感,这些虚无的感觉让我们忘记了自己,而这个自己一直沉睡。 这个“真我”如若有幸被拿出来,我想,经过自己的精心栽培,一定是一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灵魂,一定是回归自然,回归家庭,回归人性,回归真性情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