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宝证券日前发布的报告指出,由于6月底银行资金面空前紧张,6月各期限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均有所上涨。根据普益财富统计,今年1—6月,在预期收益率达6%以上的376款非结构性产品中,有291款(占77%)在6月发行。根据华宝证券统计,银行公布预期年化收益率在3%—5%的银行理财产品占比从往月的85%左右降到6月的66%,而公布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8%的产品占比从5%左右上升到6月的25%。

就不同产品期限而言,1个月以内超短期理财产品6月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8%,为今年以来最高。其中,预期收益率上限从7%到2.3%不等,预期收益率下限从0%到7%不等。在预期收益率上限前10名中,平安银行和中国银行各占3席。

1—3个月期的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从1月的4.34%下降到5月的4.18%,但6月升至4.76%。在6月前10强中,有9个银行的产品榜上有名,这些产品投资标的主要为债券、汇率、利率。在这10只产品中,4只为保本浮动型,6只为非保本型。
3—6个月期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6月上升到4.81%。其中,招商银行和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两款产品以7%的最高预期收益率排名第一。不过,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产品不保本,而招行的产品保本比例为100%。收益率前10名的产品全部由招行、平安银行和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发行。

6—12个月期的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升至5.02%。星展银行3款股票型的保本型产品排名收益榜前三,其中一款产品期限为12个月,预期收益率为12.55%。平安银行的3只产品也在十强榜上有名。
1年期以上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上限排行榜格局有较大改变,中信银行在前十名中占了7席,另3只产品由南充市商业银行和中行发行。而这张子榜单以往通常是外资银行的天下。

普益财富研究员曾韵佼指出,面对流动性紧张,不同类型的银行产品差异十分明显。在6月15日至6月21日这一周,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发力,中行和建行一反常态地发售了预期收益率在6%以上的产品。在接下来的十天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大量发行高收益产品,5.
50%左右的周平均收益率创下2012年以来最高值,上浮幅度达1个百分点左右。以往靠高收益产品抢占市场的城商行反而比较淡定,产品平均收益率的上浮幅度仅在0.50个百分点左右。
另据普益财富统计,6月发行的产品中,62%的产品期限在3个月以下,30—40天期限的产品占比达25%。
“随着银行考核时点过去,银行对资金的渴求程度下降,产品收益率会下滑,但7月份产品收益率较4、5月份还会有优势。投资者购买产品时,如果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不高,应尽量购买期限较长的产品,在较长的时间段内锁定高投资收益。”曾韵佼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