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众生如蝼蚁般忙忙碌碌,所求不外“功名利禄”四字,种种心态,种种手段,以期达到目的。南怀瑾大师曾解说过”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南师还说人人都妄想不劳而获。

比如南师讲古代一个故事,有个好人死了,去见阎王。阎王打开记录一看,说:“你太好了,来生还要做人,享最好的福气。”这个人就问阎王:“我来生做什么人呢?”阎王说:“你想做什么人呢?”这个人说:“千亩良田丘丘水,十房妻妾个个美,父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翘起腿。

”这个人讲完,阎王站起身说:“哎,老兄,世间真有这等好事?你做阎王我做你!”此等美事即便是阎王都艳羡不已,可见不劳而获是人人的梦想。但是明朝万历皇帝是个什么现成的例子呢?他一出生就达到了人生的巅峰,9岁登基,皇太后严格教子,千年名相张居正亲为帝师,开给小万历的教学日程,堪称最牛最狠课程表,小万历天资聪颖,孝顺懂事,全部是最优组合,小万历的将来也必然应该是尧舜再世,万生之福啊,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

小万历对无比敬重情如父子的张居正逝后抄家清算,其状之惨,当世之人都不忍目睹。
之后,青年万历在廷试所出之题为《无为》,不知当时的青年才俊们是如何揣摩圣上心态,如何理解老子圣言而解答的,总之,青年万历皇帝从此遁世,直到往生。在他遁世的40多年中,他在想什么?他不愁吃不愁穿,名山大川到处玩,读读书弹弹琴,红颜知己常陪伴,外加,一辈子清闲吗??貌似没有啊。

他没有给廷试的学子们以答案,他把自己封闭到了一个绝密的角落,再也没有人走进他的空间,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内心。不能想象,一个人,一个皇帝,一个世人梦寐以求万般皆有的皇帝,却是对世间厌恶到了何等程度,对人性厌恶到了何等程度,对人生厌恶到了何等程度,才会消极遁世长达40多年直到去世,他都没有出来见过人,说过话。

倘若他残暴如桀纣,倘若他愚钝如阿斗,那便也罢了,但他是个早慧,乖巧,善良,孝顺,几乎完美的好孩子,那么究竟是怎样伤心绝望才会如此决绝呢?想必他自己也曾问过无数个“为什么"吧,或者他根本没兴趣知道答案了。
那就不问为什么了,既然不能躲进深山幽谷,那么躲进深宫也是一种活法。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内容或不及太史公司马迁文笔下那样优美,引人入胜,但其翔实的史料引用,严谨客观的写作手法令这本书一出版便声名鹊起,广受好评。
黄仁宇先生亦借用司马迁写史手法,对无论张居正,申时行等朝廷首辅大员,还是戚继光,海瑞,李贽等性格鲜明的忠臣名士,都以史料为依据,并不加杂自己好恶的主观色彩,力求客观把人物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看到真实的海瑞,李贽,戚继光等深入人心的人物。
书中对人物的心理历程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如对万历从稚童继位,被母后与首辅张居正严格要求,而无法享受童年乐趣,以致后来荒废朝政二十多年,是否有因果联系,通过各史料引证,让人深以为然。
书中对万历的复杂性格,变态心理;对张居正受贿擅权,贪图享受;对戚继光克扣军饷,行贿媚上;海瑞偏执孤僻,不近人情;李贽孤傲痴狂,与世不容等人性的缺点也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
书中对当时明朝经济进行深刻分析,对中西方政体也作了客观对比,政治危机横向,全面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帝国病入膏盲的前兆。
《万历十五年》一书的畅销,反映了现代读者对历史求真求实的渴望,当被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历史让我们产生审美疲劳,谁又不强烈渴望看到素净真实一面呢?
万历十五年暴露了许多中国人性,政体中丑陋落后的一面,正如黄仁宇先生历史观中所讲:写万历十五年不是为了以让中国"丢丑"为目的。希望中国能认识到短处,发挥长处,必能重新振新!
此文由本人{历史深度解密}原创,抄袭必究!大家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想和我讨论历史相关知识或者问有关历史问题的朋友们,欢迎评论,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