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曾经是人民自发拥戴的、相信能够力挽狂澜打造俄罗斯光明未来的领袖。他曾将恩师戈尔巴乔夫赶下台,有人说他是“铁血总统”,也有人说他是“病夫治国”。他是如何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的?戈尔巴乔夫最后是如何评价他的?

出生农家,爱打架也爱出风头
叶利钦1931年2月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自小学习成绩不错,但他有着矛盾的双重性格,他自由散漫,行事鲁莽,好出风头,喜欢打架。在他登上俄罗斯的权力巅峰后曾坦率地承认,年少时有一次打群架他被打昏在地,只好被伙伴们抬回家。可以说,作为政治家所特有的富于冒险、铤而走险、不惜孤注一掷的“叶利钦风格”在他少年时代就已初露端倪。

叶利钦大学学的是建筑专业,毕业后从建筑工人干起直至1961年当上建筑局局长,并在同年加入苏共。1975年,叶利钦成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书记。1985年掌握了苏共大权的戈尔巴乔夫推动“新思维”和“透明化”政治改革,同龄的叶利钦被戈尔巴乔夫相中。

但是仅仅两年后,叶利钦就因为过激的政治改革态度而偏离戈氏路线,遭到革职处理。此时,由于提倡更大胆激进的改革,叶利钦已经成为一名受到民众欢迎的政治家。1989年,退出苏共的叶利钦以89%的得票率当选苏联人民代表,接着于1990年5月被推选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最高苏维埃主席。

将“恩师”戈尔巴乔夫逼下台
1991年8月19日发生的写进俄罗斯历史的政变中,叶利钦风云际会中利用民众对改革路线的支持粉碎了企图维系苏共传统体制的政变者的计划,又成功迫使因政变权力受到削弱的戈尔巴乔夫退出了政治舞台。
同年12月,登上克里姆林宫最高权力宝座的叶利钦宣布了苏联的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原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的“独立国家联合体”,存在了69年的苏联共产帝国寿终正寝。
从“铁血总统”到“病夫治国”
1993年10月,叶利钦领导的政府与议会发生权力冲突,经过导致100多人死亡的喋血战斗,叶利钦瓦解了议会反改革派势力的武装抵抗,成为无人能够挑战的强势“铁血总统”。
但是,稳固了权力的叶利钦越来越依靠保守的国家官僚机制,建立起由军队﹑情报部门和总统办公室组成的不透明的权力机器,让民主派越来越感到失望。突然的人事变动和意外的决策成了他的一个执政风格,与俄共和民族右翼势力占多数的议会发生冲突也成了俄罗斯政坛的家常便饭。
喜欢用新人,使国家“雪上加霜”
1996年叶利钦连任总统。他上台以来就一直在不停地启用新人,希望以新生力量为俄罗斯的改革注入活力,如“改革金童子”盖达尔、丘拜斯和涅姆佐夫等,都是三四十岁左右的“少壮派”。
1998年4月份,叶利钦为转移国内矛盾,又突然解散忠心耿耿的“老臣”切尔诺梅尔金政府,放胆却又有几分鲁莽地启用35岁的无名之辈基里延科任总理,但基里延科的政治分量终是太轻,且经验不足,再加上全球经济动荡,俄社会雪上加霜。国内外资金仓皇抽出外逃,股市和汇市持续暴跌。
让位辞职:挑了普京来接班
1999年夏天,叶利钦将昔日的克格勃头目普京提携为政府总理和他的接班人选。普京出任总理不久就指挥了一次全新的车臣战役,这为他带来了民意支持和声望,虽然战役遭到西方的激烈批评。在1999年11月经合组织伊斯坦布尔峰会上,叶利钦为车臣战争进行了辩护﹕“你们没有权利因为车臣而批评俄罗斯﹗”其实,车臣只是影响叶利钦与西方关系的一个方面。
在北约东扩﹑前南斯拉夫和科索沃危机上以及战略核武器裁军上,叶利钦都与美国和西方国家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叶利钦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具有民主合法性的总统。但是,叶利钦虽然打碎了苏联独裁性旧体制,却没有能力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民主制度,他在经济上的彻底失败也使得他的改革者形象严重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