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福布斯中文网报道,雷军的小米即将启动新一轮融资,估值将极有可能超过400亿美元。这让我想起了马云的那句名言:“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在互联网和投资圈就是这么个理儿。今天“跪舔”小米的人又有几个当年真的看好它?在我看来,真正有理由说自己牛逼的人只有2个。

为什么我们只是“民工”不是“大拿”
VC这样一个行业来说,如果你每天看的项目超过10个,一周至少飞三个城市,那么恭喜你,有资格入选“民工”行列。
但这样一个高大上的民工行业,也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比如哪天你“狗屎运”投了一个项目估值翻了十倍,那么你就有机会成为“XX之星”或者是某基金的扛把子。在小米身上,就有这么两位。

说这两个人之前,我先说个段子:记得2011年的时候,我还是个“新闻民工”,那时候和一帮自诩为专业媒体人的同行去采访了其中一位投资小米的投资人。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当时一位记者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自己用小米还是苹果?”,投资人回答:“我两个都用”,“那你觉得哪个好用?”记者追问,“苹果我会用来工作,小米会用来生活”投资人回答堪称完美。

现在回想起来,那样的问题显得很“傻X”,但作为一个记者我依然会抛出同样问题。因为媒体和VC看问题的眼光不同。记者永远的视角会停留在问题,VC更看重的是成长和价值。如果价值足够高到可以Cover问题,那就不是问题。

小米就是这样一个“问题”。我记得一个投资人这样告诉过我:“你们都觉得苹果好,我也觉得好,没错,在我们这个圈子所有人都是苹果。可是,你能代表所有的中国消费人群吗,你自以为自己很懂得消费,其实你屁都不懂。”这句话让我明白,为什么我现在还是个“民工”而不是一个高大上的投资人。

有理由吹牛逼两个的“民工”
我更关心的是,当小米还是一个屌丝时,什么样的“民工”会看上它和雷军。
晨兴创投的刘芹是第一个发现雷军和小米的人。据雷军回忆,2009年的11月一个晚上,他和刘芹通了个长达12小时电话。期间,雷军换了三块手机电池,对方换了三个手机。雷军在电话中说,“我之所以对创业仍抱有敬畏之心,是因为看过太多人‘死’了,不是因为他叫做雷军,就不会‘死’。
”他后来还说过,“我看过很多起起落落:无数的强人崛起,无数的英雄倒下;看见人家起高楼,看见人家宴宾客,最后看见人家楼塌了。”刘芹被这份“敬畏之心”打动,同意投资。
刘芹在日后评价这次投资时,谈到过他对于雷军的看法:第一,他们有很强的领导力,把各方面优秀的人才聚拢来,其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从错误中找到问题关键,有能力拿出这个行业里面最优秀的用户体验。雷军一直在找一个大事,他想创业我很早就知道,我等他创业这个事情等了很久,他只是在选时机和事情。这也符合我的理念:
首先寻找大机会,大格局,而不是小事,要大到足够吸引雷军投入进去。其次,用颠覆的方法做,不颠覆无法从小公司在巨头林立的环境里面跑出来,要够创新。第三,有成熟创业能力。最后,是这个事情可能的机会和风险点,我认为虽然风险大,但非常可行,而且他们创新点上很多路径很巧妙,这些凑到一起,我们投他们信心很强,当他们只有两三个人时,我就已经决定要投他们,这看起来有些疯狂。
另一个敢吹牛逼的是童士豪。在启明创投投资小米或许是童士豪投资生涯中最为值得骄傲的案例。非常惭愧的是,在童士豪去硅谷之前我至少在4个不同场合对他投资小米提出过质疑的问题。但我印象深刻的一次回答是:“我这一生没有投资过新浪,没有投资过百度,没有投资过Facebook,但当我见到小米时,我觉得至少我有了一次投资百亿公司的机会,作为一个投资人我不想错过”
童士豪曾在不同场合谈到过他对小米的看法:“从2010年1月雷军第一次提到这个项目,到2010年4月正式投资,这其中的时间大多用于调研与内部的沟通,说实话,这是一场有风险的投资,我们用了很长时间去做这个项目的准备工作,对行业、对手机市场我们做了很多调研,也做了很多财务沙盘模型,可能会有几种情况出现,最差又可能会是怎样。B轮投资,雷军他们是9月提出的,12月正式投资的。
此前与雷军也有一些项目合作。比如Vancl。但小米这个项目,我们最终会投,也是看中雷军的态度,他自己干,自己当CEO兼董事长,如果他只是一个投资者,那就未必是这样了。
在4月份我们第一轮投资的时候,小米手机的团队还没正式起来,这帮人都没干过手机,产品都还没有出来。周光平是7月份之后的事情,但即使他干过手机但并没有在创业的环境下做过,以前都是有平台基础的,凭什么这帮人能做起来?能把产品做好?即使做起来,一两年之后,其他的公司复制同样的模式,是否会把这家创业公司逼死了?
当时我们投资也是下了很大的决断力的,就是觉得这个是有可能的,有市场的, 有机会的,一旦做成,是可以做得很大的生意;而且雷军在应用、软件、产品内容的软服务链很成熟,比单纯的硬件厂商更有准备,生态环境的基础更好。
从目前来看,硬件本身是不会亏钱的,可以赚一点,小一点,至于最终是从硬件还是软件赚,还是两头都要赚,这个需要时间,可能两方面都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