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分级A市场继续承压,虽然后半周企稳,但当周分级A指数跌幅仍然达到0.59%。回顾我们上周的判断,我们认为市场还没有来到“越跌越买”的时候,原因很简单:1、如果是委外资金赎回带来的抛压,我们很难确定抛压会在何时结束,而仅从盘面上的信号来看,当时还很难给出乐观的判断;2、与纯债相比,即便是大跌过后的分级A,其收益率仍没有明显的吸引力。

而分级A市场在一记“闷棍”之后,人气也难以很快恢复,此时即便反弹,也未必很快,那么太早入场企图左侧“抄底”意义就更不大了。从事后表现来看,我们的看法得到印证。
而本周来看,哪些方面出现变化?首先,显而易见的是到后半周盘面上的抛压已经明显减轻,市场随之企稳。我们此前推测抛压可能来自去年此时进入市场的委外出现赎回,对此,不少投资者也表示认同。那么,上周抛压的减轻可能意味着赎回告一段落,但也有可能是卖出者开始意识到这样不计成本出货的效果并不理想(大跌带来的放量不明显),进而开始采取更缓和的方法。但无论如何,抛压减轻是事实。
此外,一些R 3.0%分级A大跌过后,类看跌期权价值得到明显的提升。目前如券商A、国企改A等不少分级A的折价率已经达到5%的水平,这是16年以来分级A再也没有回到过的水平。粗略计算下来,如果下折,这些分级A能获益超过2.
5%。同时,上周股市出现明显调整,几大主要指数破位,未来下折的预期可能会加大。从这个角度看,虽然还不能判断分级A的折价率已经到顶,但已经拥有了对冲股市尾部风险的功能。而没有逆转性变化的,是多数分级A的收益率水平,仍不足以满足现在的理财成本(股份行6个月理财收益率接近5%),这也决定了其仍难以吸引配置型资金。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从收益率(类债券价值)角度看,分级A的吸引力还不明显,且不能排除抛压没有完全释放。但大跌过后,类看跌期权价值初显,加上股市上周破位,一些折价率高、下折可能性稍大的品种,开始具备博弈(或对冲)股市尾部风险的价值。因此,这一阶段,仍不建议大举加仓“抄底”,但可以尝试性介入看跌期权价值相对明显品种。
而在择券思路上,我们与此前相应有一些变化,主要着眼类看跌期权价值(而非此前的配对转换价值),无需刻意规避指数偏弱、下折近的品种(当然高息差品种仍以稳为主,规避下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