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年,中国的生育率(妇女生养子女的数量)从2.6降到了1.56。低生育率可以变得自我强化,那些独生子女的家庭的后代也倾向于只要一个孩子。现在富裕地区的低生育率已经相当普遍,2010年,上海的生育率只有0.6,也许已经是世界上最低水平。而根据联合国人口部门的数据,中国的生育率将继续下降,2015年到2020年将会降到1.51,而同期,美国的生育率将会在2.08并保持增长。

看起来1.56和2.08没啥区别。但是长期对社会的影响巨大。今天的中国有13亿4千万人口,2026年达到人口高点,到2050年人口将回到13亿,而如果生育率保持低位,2060年中国的人口将降到10亿以下,美国人口未来40年将上升30%。如今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8.2%,美国是13%。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6%远高于美国。

成也人口,败也人口。关于中国经济这三十年的崛起坊间有多种解释,从东亚文化到中国民族特性不一而足,可最根本的其实就是中国大量廉价劳动力进入了国际劳动力市场。但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这已经是最大的不可持续发展。简单一个问题:富士康工厂里做工的是那些背井离乡怀揣梦想希望用打工改变命运的20岁年轻人,你能想到未来会有50岁的人,选择背井离乡怀揣梦想希望用打工改变命运的,做同样的事情吗?

对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避而不谈,选择把人口问题留在未来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应该做的事,人口问题能成为基本国策一定不是小事,可是30年改革的经验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吗?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改革初期的红利已经被先行者占据,他们不想先富带动后富,而想得是固化既得利益,把改革攻坚阶段的阵痛让全社会来承担。同为正在变老的年轻人,要问一句,凭什么要我们来接这个定时炸弹,既然迟早要还,又凭什么由我们来还?

少年中国的犹豫不决,最终会换来老年中国的一声叹息。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