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在融资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初创企业在天使轮或者第一轮融资的时候,放出去多少股权比较合适。一般天使轮融资在10%~20%是比较常见的。一般来讲,企业在正常发展的过程当中,在上市之前或者是被并购之前,一般都要经历3~5轮的融资,这是比较常见的。

比如说第一轮往往是种子轮或者天使轮,后面有A轮、B轮、C轮、D轮甚至更多。每一轮,我们观察的是平均会释放出10%~20%的股权,一般来讲,创始股东的股权经过3轮左右的稀释,往往就会到他最初的50%左右。
如果经过更多轮,甚至5轮稀释的话,可能就只有最初的35%,再考虑到有时候我们要预留或者是增加员工期权池也需要股权,这样有可能创始股东最后到公司被并购或者上市的时候,他的股权就会更少。

所以说在考虑天使轮融资到底应该让出多少股权的时候,不能单纯考虑这一轮,我们得把整个企业后面的融资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一般来讲,我们放出多少股份,实际上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我公司投资后的估值到底是多少,一个是我需要投资人给我投多少钱。
我们先看第一个,我公司的估值是多少,这个估值没有客观的尺子和标准去衡量,往往是由创始团队和投资人协商谈判出来的一个数字。从创始团队和创业公司的角度来讲,我谈的估值越高,我后面要分出去的股权就会越少。但这个估值具体怎么谈,我们建议,第一看看市场上跟我们类似或者相同的企业有没有拿到过融资,他们这个阶段的估值大概是多少。
换句话说去找对标企业做一个参考。还有一个是说,我们尽可能地多拿几个投资人的估值来做个比较,在比较当中往往能够相对得出一个客观或者合适的一个估值。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到底应该从投资人那边融多少钱过来。当然一方面取决于投资人愿意投多少,另外一方面即使投资人愿意投的比较多,我是不是愿意拿那么多,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因为这个阶段公司的估值比较低,我拿的钱越多,意味着我在公司估值比较低的情况下,股权卖出去的就比较多。将来再做融资的时候,就压缩了我未来融资的股权空间,所以说天使融资也不是拿的越多越好。
到底应该拿多少,更多的是创业企业和创始人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做一个具体的分析判断和测算,一般来讲,原则上创业企业和创始人需要估算一下,我们这一轮到下一轮的融资,比如说A轮融资,中间大概需要多少钱去支撑我的企业在这段时间的发展。
测算出一个数字以后,往往再加上20%左右的余量,可以作为我天使融资的一个额度。这样相对来讲,可以合理去确定天使融资到底应该融多少钱进来。有的时候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企业提出来的估值和投资人能够给我的估值,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差距。
但从初创企业和创始人的角度来讲,可能我暂时也还需要从投资人的手上去融资,我不想有别的选择,或者说我没有别的选择。这种情况下,建议可以尝试一下,我先按照投资人提出来的估值,先跟他完成这一轮融资。
但我在答应投资人的价格的同时,我跟他商量,在接下来两年的时间之内,创始股东可以以你现在天使投资价值的一定倍数,比如说1.5倍或者是2倍,当然可以具体协商,我从天使投资人的手上再买回来一些股份。
这样的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我在前面比较低的价格时多放出去的股份的影响。因为后面公司发展好了,A轮的时候可能已经比这个价格高出很多,那么我再以当时约定的1.5倍或者是其他的价格我从天使投资人的手上再买回来一些,这样天使投资人还是有一定的收益的。我又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拿回了一些股权。这样为我企业未来的发展包括融资,留住了更多股权上的空间。
好我来总结一下今天学到了什么:
企业在上市之前一般都要经历3~5轮的融资,第一轮是种子轮或者天使轮,后面有A轮、B轮、C轮、D轮甚至更多。每一轮平均会释放出10%~20%的股权,3轮稀释到50%左右。5轮稀释到35%,再加员工期权池也需要股权稀释。一般天使轮融资在10%~20%是比较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