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木匠不幸做了皇帝,是他自己的不幸,更是国家和百姓的灾难。
公元1627年,玩了一辈子木工活的明熹宗朱由校就要死了,在临去见列祖列宗前的几日,他将17岁的五弟信王朱由检叫到跟前说:“来,五弟当为尧舜也。”要说他玩了一辈子,其实他的一辈子也很短,他死的时候只有23岁。

说起来,朱由校也是个可怜的人。因为他的爹不受他爷爷万历皇帝待见,他自幼也备受冷落。虽然生在皇家,但他从小没念什么书,于是自学成才练上了木匠活。万历皇帝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他为皇太孙。

朱由校对木器制作有极浓厚的兴趣。关键他是真卷起袖子干活。不管是刀锯斧凿,还是描绘髹漆,他都要亲自动手,他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
史书上记载: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朱由校还善用木头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头人,男女老少都有,五官四肢俱全,动作亦很惟妙惟肖。为了检验自己的产品价值,朱由校还派太监把这些玩具拿到市面上出售,人们都以重价购买,关键的是大家并不知道这些东西是皇帝造的。

得到市场认可后,朱由校更干得欢了,往往干到半夜也不休息,让身边的太监做他的助手。朱由校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的太监们欣赏评论。朱由校还擅长玉石雕刻,他常用玉石雕刻各种印章,赐给身边的大臣、太监。

一个皇帝把自己搞成了工艺美术大师,那国家大事会好得了吗?
朱由校太喜欢干木匠活了,为了干木匠活,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干到激动的时候,他干脆把外套一脱,光着膀子干。至于国家大事,他没时间也没心情过问。大太监魏忠贤这时候就来“为主分忧”,他常趁熹宗引绳削墨,兴趣最浓时,拿上公文请熹宗批示,熹宗觉着影响了自己的兴致,便随口说道:“我已经知道了,你尽心照章办理就是了。
”明朝旧例,凡廷臣奏本,必由皇帝御笔亲批;若是例行文书,由司礼监代拟批词,也必须写上遵阁票字样,或奉旨更改,用朱笔批,号为批红。熹宗潜心于制作木器房屋,把上述公务一概交给了魏忠贤。
锦衣卫佥事王世德后来这样说:“熹宗在位七年,神宗四十余年蓄积扫地无余。”也就是说,朱由校把那个不喜欢他的爷爷的钱花了个精光。
到崇祯时,国库中已没有银子了。《甲申纪事》中说:“予监督节慎库时,为甲申三月十五日,与主事缪沅交盘,库中止银二千三百余两,又钱作八百,国家之贫至此,可发一笑。”
一个皇帝的爱好不只是一个爱好,它可以祸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