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替代效应 当效用水平保持不变时,由于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导致的对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变化。简单点说就是,当一种商品(正常商品)价格下降的时候,花在该商品上的每一元所带来的效用,会大于另一商品,作为一个理性消费者,我们会倾向于购买更多的该商品来替代其它商品带我们的效用。

假设题主现在月收入1000 RMB,是个理性消费者, 现在有衣服 50RMB/件,牛奶 10 RMB/盒,楼主购买衣服10件,牛奶50盒,作为一个理性消费者,题主当前得到了最大的效用。
现在牛奶降价为 5 RMB/盒,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情况下,题主购买可以购买衣服 10 件,牛奶 50 盒,共花费 750 RMB。但是作为一名理性消费者,此时,题主的预算线斜率已经改变了,为了使效用最大化,即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题主会购买更多的牛奶来替代衣服所带来的效用,直到它们的边际效用相等。

此时,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情况下,题主的衣服消费量减少了,牛奶的消费量增加了(正常商品)。
2、收入效应 当商品价格保持不变时,由于购买力的增加而导致的对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变化。 这个会更好理解,我钱多了(购买力增加,不考虑通货膨胀),对其它商品的消费量肯定会产生变化的(不考虑极端情况)。

3、综合考虑,当一种商品的价格降低时候,会事实上提高我们的购买力,以上面的例子来说,牛奶价格降低了,你在保持购买量不变的情况下,活生生多出来 250 RMB,这钱干啥不行呢? 在微观经济学里,由于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后而导致该商品的消费量产生变化,经济学家们,把这个变化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但是如何把这个总的变化量又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呢? 平迪克的《微观经济学》里主要通过希克斯替代效应来分析。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主要使用了斯卢茨基方程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