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市场有卖方,点评江苏的城投。有的通过分析,指出这些城投依然是价格洼地,有的通过调查统计,说这些平台项目符合专项债申请条件。
不得不说,卖方大佬们也真厉害,随便一研究,一下子就精准抓出好些结构化发行的平台,真厉害。

一看这些平台,哇哇哇,2017年进入债券市场的新面孔,公募债没有,上交所私募债一大堆,个性鲜明,票面利率很整齐。
为啥是私募债啊?
上交所私募债没有信息啊,不但一级没有,二级也没有,正好不用信息披露,躲起来干干干啊。

为啥是2017年新进市场的啊?
本来是它们没资格发债的,资产虚的评级公司都不忍心直视,更不谈评级结果了。但是之前先进入债券市场发债的平台老脸都用光了,负债率賊高,再也忽悠不了投资者了。没办法,就拿这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平台,用点特殊的办法,虚增点资产,包装点项目,找没有下限的评级公司弄一个AA评级,就可以搞结构化了。
再遇到资金宽松,一些私募就上了,干干干,管他能不能稳定借得到钱。
再遇到资产荒,一些专户就上了,买买买,反正有城投信仰。
再遇到专项债扩容,虚搞一些项目,报报报,反正大家都没有适用于专项债的合规项目,也都是瞎编项目。一不小心混上个专项债,还款有保障了,空手套着狼了!
回头一看,市场还搞什么信评啊,买城投就行了,专买结构化的城投,收益高,风险低,买什么民企啊,支持什么民营经济啊。
之前财政和金融打架,一个惨兮兮喊苦,一个气呼呼喊冤。财政口径的条块斗争,板结的恨不得仇人相对。前前前前财政部长王丙乾都说,我穷的就剩下裤衩了,央地间的殊死博弈可见一般,这话还在耳边回荡呢。金融口径哪了解这种苦,或者了解也不想承认,承认就得帮忙了呗。那哪行,必须不知道不承认。
再回头看金融体系,我发城投,你买城投,它搞结构化城投,它担保破烂城投,太半个市场人物围绕城投转,就单吃财政饭,反正你也是刚兑的。即便中央不承认,地方还能不承认?信用风险研究能力锻炼出来了吗,毛线啊?财政喊穷,央行不许,哪有什么门派争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罢了,这个苦逼人就是中央财政罢了!
最近金交所的城投定融又开始大量冒泡了,随便都是10% 的收益率。说明全民全社会都在薅城投的羊毛。人家10%买定融,你还在4%买理财,就相当于是2005-2015年你把钱存银行,人家却都在买房子,不是活该么,你不社会底层谁社会底层。
定融在金交所发行,是违逆金融稳定性的,但特殊时期逆势增长,想必也是上层默认的结果。定融虽然增加散户持仓,保护刚兑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城投不会违约的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了。好在定融是超级直接融资,好歹也增加了居民理财途径,也算是开辟了理财新通道,造福了社会,比结构化强。结构化,除了加大贫富分化,没啥可提的!
很多人在干结构化,之前天柱君认识好几个基金经理也跑去干结构化了。他们选择对么,目测肯定是对的,这目前是债市第一业务,大跃进时期放个胆,挣一票钱,回头好足额抵抗债务货币化,是正招。
有人问,债务货币化会出来吗?
一定会的,花样和方式不同而已。因为债务货币化比城投违约,好像系统性风险小点。财政口径已经派人明确表明了,城投不能违约!那剩下的,只能是债务货币化,就看财政还能硬刚多少时间而已!
至于说第三种途径,通过发展消化解决问题,暂时还没看见多大可能性。
说了江苏城投不好,很多人不乐意,说市场都在抢江苏城投。明明能9%买,非要7%去抢。抢吧抢吧,反正我过几天要让江苏的城投结实的出一把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