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富先老是工业文明派生出来的一个现象
前不久,安徽省蚌埠市发生一起惨剧,一名六旬空巢老人独自死在家里,一周后才被邻居发现。据了解,老人有两个女儿,但都不在身边,老人嗜好养犬,家里曾养了近十条犬。知情人士透露,老人死后,尸体遭到了群犬分食。

空巢老人不仅仅在个人情感上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得到慰藉,安享晚年与天伦之乐,而且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一旦步入晚年,在养老方式上通常有两种选择,或是进养老院,或是居家养老。很多老人家境并不太好,在养老问题上怕拖累子女,不想给子女心理、家务、经济方面添加太多负担,所以多选择独自居家养老,成为了缺少关爱的空巢老人。

在养老问题上坚持量力而行,这是由家庭的经济条件所决定的。有些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尽管他们的身体疾病缠身无法治愈生活质量极差,但他们敢于面对死亡、在他们头脑清醒时,坚决不要家人抢救,不要亲友做无谓的浪费。这些都是出于对生者的怜爱。

从亲人的角度来看,上一代给了我们很多的关爱,即使在弥留之际他们放心不下的依然是我们,这种爱是不求回报的;往往,下一代对上一代却亏欠太多。近年来,频频出现空巢老人死在家中多日无人知的现象,这不仅是一个个家庭的悲剧,更是我们社会的悲剧,对我们的社会管理也是一种考问。
虽然老人们不想给我们增加太多负担,但我们有义务使每一位老人安度晚年,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但是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可以说是一个经济问题,也可以说不完全是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