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共享领域真可谓是暗流涌动,侃侃曾多次发文讲述共享领域的事情,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电动车,共享充电宝,还有那个哗众取宠的共享女友。在这个从蓝海杀到红海的领域,有人倒下有人退出。而现在居然还有人刚入场。并且一来就瞄准这块没那么红的海——共享电动车。

图1:“永久”牌共享智能车共享电动车
共享电动车我在前面文章里面就谈过,相关部门的态度看似很明确:不提倡。这个不提倡其实就是个很暧昧的态度。没说行,也没说不行。个中情形一般创业者还是很难摸透的。而作为国民老品牌的“永久”牌自行车,这次估计是摸准了,赶紧进场。说不定他这一带头,后面得跟进一大群创业者,毕竟这一下子就侧面反应了政策风向。当然,也有可能又是一个玩经费的项目,具体表现如何,还需要后续观察。

说起“永久”大家应该不陌生,就算是没有经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估计也听说过,侃侃耳熟能详的国民品牌有永久自行车、英雄钢笔、百雀羚、回力鞋、海鸥洗头膏、友谊雪花膏、海鸥照相机等。老货焕发新青春,这几年百雀羚做的不错,有个好代言人。

回力也借着电商复活,虽然我买过几次异常难穿,也不知道是不是买到假货了。英雄钢笔也推出了新品,比如仿了一批LAMY。。。但至少一直在消耗当年的库存。至于永久,其实我是不怎么看好的。
图2:经典钢笔“英雄616”(侃侃至今在用)

大家都知道,当今的交通工具是汽车的天下。中国也已经不再是自行车上的国家,但是自行车的需求其实一直都在。只是由一个必备交通工具正慢慢转变成一种健身工具。当然,共享单车袭来的时候,最后一公里的交通痛点,直接引爆了这个行业。

但是共享单车跟现在主流的自行车其实是不一样的,一个是交通工具,一个是健身工具是爱好。所以在高端车市场,基本被外来品牌把控。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十几万的自行车,仍然有很大市场。并且这些国外品牌的产品,其实也是由国内厂家生产。产品做的比较好的牌子有喜德盛、千里达等。营销做的好的更多,国外买个牌子来贴上就能卖高价,具体是谁这里就不多说了。
图3:碳纤维山地车架
而永久包括老牌子凤凰,在这个领域做的并不出色。当今自行车厂家主要生产的其实是车架,因为其他配件都可以采购到,自研配件不仅费钱,而且短期也不可能赶得上国外的品牌。不仅国内这样,国外其实也是用那几家配件,所以国内用也没啥,自研配件基本是用来降低成本的,因为性能与禧玛诺等专业厂家的配件还有差距。
一辆好的山地车还是需要很强的技术才能满足当下骑车爱好者的需求。比如铝制车架的抽管技术,能在保证车架强度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降低车身重量。就这么有效的技术国内某些厂家的产品还用不上。而且还有车架的几何设计问题,我自己因为车子被偷而换其他牌子车的时候,同价位的车居然能感觉到明显的差距,发力感觉完全不同,骑起来的速度跟感受就天差地别了。
图4:车架应力分析:抽管技术
这些技术问题,永久一直没有参与进去,一直在车身配色跟外观设计上下功夫,查一下各个型号自行车的车重就能管中窥豹。不重视技术研发,落后就会越来越大。让高端市场高额的利润流入国外品牌的腰包之中,浪费了这么好的品牌底蕴。
现在永久能够进入共享自行车领域,希望是因为这个老国货接受了新思想,要顺着行业的发展后期直追。其实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盘活了市场才能有资金去研发,注入新血液才能有动力去研发技术,有了资金,有了技术,才能赶上行业的发展。赶上了行业的发展才能一举反超,变为领跑者。
不管这么多年永久在自行车领域是多么不上进,吃老本。但是对于老国货我还是很期待的,希望他进入共享电动车领域是焕发青春的一个开始,最后如果能重视研发,在老的零售自行车领域发力,那前途不可限量。
文章结尾附上以往谈及名为共享实为出租的文章链接:
首家主动退出共享充电宝业务企业出现: 乐电停止运营共享充电宝项目
把出租美其名曰共享 投资只是为了押金 又一家共享单车公司押金难退
陈欧投3亿 思聪说要是能成功就吃翔的共享充电宝要倒?
有共享单车还想要共享电瓶车? 不存在的, 多地叫停共享电动车